贵州:治水促发展 兴水惠民生
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年来,贵州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把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保障水安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力推进各项水利工作落实落细,取得了丰硕成果。
湄潭县大溪沟小流域治理项目 杭杨 供图
用力写好“节水文章”
2024年1月24日,兴业银行贵阳分行通过线上审批形式为贵州联智讯科技有限公司授信500万元,首笔放款114万元,成为首单在贵州省落地的“节水贷”业务。
“‘节水贷’资金是‘及时雨’,保障了我们的合同节水项目正常实施。”凭“一纸合同”拿到了银行500万元授信额度,联智讯公司负责人王爱群感慨万分。
2023年11月,贵州省水利厅与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节水贷”融资服务工作的通知》,完善了贵州“节水贷”支持的项目类型、优惠政策、申请程序等细则。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各市州分行及金融机构联动,鼓励有节水项目融资需求的企业(单位)积极申报,力促‘节水贷’业务在贵州遍地开花,助力全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贵州省水利厅节水处处长马荣宇说。
贵州不断细化节水载体类型,加大创建力度,着力在节水制度、节水技改、节水管理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节水型载体覆盖率,倒逼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贵阳市深入挖掘工业企业、机关学校、医院酒店等社会单元节水潜力,通过“管理节水”和“技术节水”的“双节水”机制,推动城市社会单元共建共治共享。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引入合同节水模式节能减排,以技术促节水,全面修复漏损管网,新建供水管网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智能保修平台,对供水系统终端进行了节水优化升级。
十年来,贵州共创建7070个节水载体,46个县(市、区、特区)先后被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2023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44.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9.3立方米,相比2014年分别下降56.7%、78.2%。
用心保障水安全
新时代新征程,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水资源配置的网络格局,推进水网建设。
2023年5月,《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贵州省力争用3年时间,完建316个骨干水源工程,实施102个水网连通工程及一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新增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13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供水需求。
2024年以来,贵州水利系统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锚定目标、开足马力,抢抓机遇、抢抓时间、抢抓进度,加快推进节后复工复产、工作计划制定、新建项目开工、投资入库入统等工作,逐项目梳理,逐问题研究,多部门会商,上下级联动,合力攻坚,一季度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83.99亿元,实现首季“开门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贵州的气候特点和基本水情决定了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
清理大坝上的杂物、脱模具、焊钢筋……来到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丙溪村与皂角坪街道铁家溪村交界处的大洋溪水库项目建设现场,只见一派繁忙景象。
大洋溪水库是以灌溉、供水为主的中型水利工程,建成后将解决周边区域1.3万人饮用水问题,同时解决沿线灌区5600多亩灌溉用水问题。
2024年4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青溪镇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破土动工。工程总投资为2200万元,项目完工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0.1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15万亩,同时还将改善0.13万亩农田灌溉条件。
2014年以来,贵州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477个,新增设计供水能力51亿立方米,先后实施10个大型灌区和89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新增、恢复、改善耕地灌溉面积181.2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98。
用情护好水生态
4月16日中午,黔东南州天柱县蓝田镇凤鸣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陆世标像往常一样沿河而行,认真查看河道生态环境。“河虽小,但管护不能少,我一有时间就到河边走走。”陆世标说。
“村里这条河有人看管,比以前干净多了,都能看见水里的小鱼虾。”村民杨桂红说。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点缀其中,犹如山水画卷。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贵州省4697条河(湖)落实五级河湖长两万余名,从省到村的五级河长、从省到乡的四级“双总河长”组织体系全面建立,全省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地处乌江岸边的遵义市湄潭县,既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曾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经过多年探索,湄潭走出了一条水土流失治理的破题之路: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出台水土保持相关的13项规范文件;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6.5平方公里;修建渠道29.11公里、蓄水池112口,每年减少侵蚀量48万吨,每年增加蓄水